清水烧 泽村陶哉

1951年生  京都传统陶艺家协会会员


泽村陶哉家的陶艺历程

祖父—初代泽村陶哉, 1910年代在京都创立陶艺工房,发挥长年在古董行业积累的卓越审美,指挥陶工挑战复杂精细的工艺,烧制从茶具到高级餐具等陶瓷制品,对作品精益求精。

二代澤村陶哉,自幼习日本画,擅长彩绘上釉。作品注重细节,在不显眼的细微之处也力求精雕细琢,其作品受到各界高度评价,京都一流料亭均已使用泽村家烧制的餐具为荣。

三代泽村陶哉,在祖父、父亲两代陶哉的耳濡目染之下,从小就与陶土打交道,十五岁起系统学习拉坯,自然步入陶艺之路,1995年继承第三代陶哉称号,是京都陶瓷界登窑第一人。


“钻研”和“精致”是泽村陶哉家代代继承的传统。泽村陶哉出生之前,祖父已去世,但耳闻到祖父对陶瓷的执着追求对他影响很大。祖父代专攻柔软而厚重的陶瓷,父亲一代将陶瓷做得更薄、更纤细,创建了薄胎陶瓷的“京都风格。


日本陶瓷工艺将制泥、拉坯、干燥、绘制、上釉、装窑、烧制等分成多个工序,由不同人来完成。三代泽村陶哉认为这一模式烧制的陶瓷是一种工业产品,他坚持从制泥到烧制的关键工序由自己一人负责,并执着于烧木柴的登窑。


由于柴烟等环保问题,现在京都市区不允许用柴火烧窑,诸多陶艺工匠改用瓦斯窑、电炉窑。但泽村陶哉的登窑情结强烈,在临近京都的滋贺县日野町找到窑址,用一年时间建了新窑,命名为清田卧龙窑。


坚守传统的烧柴,是三代陶哉对陶瓷品质苛求的必然。一次烧窑所需的木柴达10吨,从选择木材、劈柴时机到堆积方式,均有讲究。清田卧龙窑每年春、秋烧两次,一次烧窑至少48小时,需要连续在现场守候,关注着火势,将细柴投放到需要的位置,对火焰进行微调。


开窑的瞬间,充满着紧张和期待。由窑内火炎的煽动以及松木柴薪的灰烬粘附在陶器上诞生出各种纹样,窑内的摆放位置不同,呈现出不同的特色。大师将这种偶然也考虑在内,想像烧成时的纹样造型决定摆放位置。即使如此,最终还是依靠自然的火力,既有预测不到的失败,也会有意想不到的艺术品诞生,这也正是登窑的妙味之所在。


泽村陶哉的作品,是匠人的执着和精湛技艺,加上火焰的力量而诞生的艺术品。


返回